字号: 大 中 小
当前,我省玉米进入乳熟灌浆期,大豆多处于鼓粒期,水稻普遍处于灌浆期至乳熟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长势良好。
农业有着“靠天吃饭”的特点,从春种到秋收,农民们需要面对天气、病虫害及市场变化等一系列挑战。而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心头好”。经初步统计,2024年,我省种植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62亿元,连续10年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22%。农业保险防灾减损和灾后风险补偿的功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获益。
财政补贴有力度
粮食安全添保障
7月16日,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黑龙江省2024年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工作方案》,明确自2024年起,在全省全面实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完全成本保险”是指在对化肥、种子、地膜等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投入(即物化成本)进行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涵盖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投入,即对作物的总生产成本进行保障。“种植收入保险”保障水平体现价格和产量,覆盖农业种植收入,被保险人因作物产量下降或粮价下跌导致收入不达预期目标时,由保险公司对收入损失部分进行赔付。前者保成本、后者保收入,这两个险种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基本可以让投保农户“旱涝保收”。
农业保险发挥重要作用的背后,离不开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
“2024年,我省各级财政投入保费补贴资金达到50亿元,支持投保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超6000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达647亿元,财政资金放大13倍,有效发挥出农业保险精准支农作用。”省财政厅金融处处长邵德生说,以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为例,按一亩地70元的保费计算,农户只需交14元,就可以获得覆盖完全成本投入的风险保障。
种植收入险
为农民种植保“价”护航
“买保险就是为了抵御风险,有了种植收入险,减产不减收,价低也不减收,种植有兜底。”依安县众达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立伟说。
去年,众达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豆的参保面积是2063.8亩,保费每亩55元,其中中央补贴45%,省财政补贴25%,县级财政补贴10%,合作社承担20%也就是每亩只需要承担保费11元。
“这两年大豆种植收入一直不稳定,有时候丰收了却卖不上好价钱,有时候遇上好价钱了却没有好的收成。现在有了保险的兜底保障,我们种植更有信心了。”何立伟介绍,去年,合作社投保了大豆收入险,获得了将近30万元的理赔款,亩均理赔143元多。
“依安县是全省第一批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县、首家开展玉米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县。从2022年保险试点开展以来,我们通过扩面提质、完善机制、优化服务等多种措施,实现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全县15个乡镇149个行政村全覆盖。” 依安县农经总站副站长刘淑华说,2024年,全县承保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204.7万亩,较2021年增长161.5万亩。
“我们通过财政部门、农业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细化职责分工,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强化部门联动,优化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试点政策。做到了职能分工明确、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发挥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稳定器’作用,让越来越多农户获得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刘淑华说。
保险机构加力
惠农保险政策应享尽享
这两天林口县龙爪镇新龙爪村村民邹运双正忙着给地里排涝:“今年我一共种了1313亩大豆,看现在的情况肯定要减产了,但多亏买了种植保险。”邹运双感慨道:“有补贴政策,我们每亩只出3.2元的保费。上了保险,种地心里更有底了,而且保险公司还帮我们防灾减灾,里外里又减少不少支出和损失。”
“我们积极组织所属各分支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通过前期宣传和后期预防双轨并行,加强宣传、预警、防灾工作,积极发挥农业保险‘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中华财险黑龙江分公司农村保险事业部负责人马世斌介绍,公司将防灾防损服务工作前置,协同市县农业局、气象局等政府部门,全方位、常态化、制度化地落实防灾防损工作,发挥保险机制在灾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灾后抢救理赔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同时,通过对政策宣传更具多样化、精准化、实用化,通过多渠道传播,利用小区广告栏、电梯广告栏、宣传车、出租车车顶棚LED等多种媒体方式形成全方位宣传网络,帮助农户了解农业保险的重要性、解读政府相关补贴政策。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组织专家、保险从业人员深入农村,举办农业保险知识讲座和咨询会进行宣传,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提供有力保障。(记者 孙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