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龙江要闻>要闻动态

【人民日报】市民人人为“尔滨热”添“热度”(中国道路中国梦)

日期:2025-02-19 08:31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近些年,一到冬天,哈尔滨就“热”起来。南来北往的、旅游研学的,各地游客来到这儿,热气腾腾、好不红火。

作为一个有着20年“搓龄”的搓澡工,我亲眼见证了这股冬日“暖流”。不少游客刚下飞机火车,拖着行李箱就来排队搓澡,场面跟春运有一拼,有网友戏称这是“南泥北运”。尤其是冰雪大世界一开,我们就更忙活了,从“一班制”变成“三班倒”,收入也“搓”高了,每月从4000多元涨到近8000元。

一把澡巾“搓热”冰城,搓的是文旅融合的“烟火味儿”。别看搓澡这活累,但我们心里高兴。能为家乡发展出把力,成就感“杠杠的”。每来一位顾客,热水一冲、新膜一铺,换上新搓澡巾、新毛巾,从上到下、从颈到脚,20分钟“火力全开”,搓得那叫一个“透”。

孩子跟我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间久了,越来越觉得这话有道理。每次干完活,自己也会出一身汗,下班后胳膊和腿有时候都抬不起来,拉着筋、扯着背也是家常便饭。不过,当听到游客“浑身舒坦”的赞叹,心里头美美的,这比啥都强。对我来说,搓澡不只是一份工作,搓澡巾上也不仅有汗珠子,更有咱东北的“热乎气儿”。

搓澡得有不惜力气的功夫,也得有不断创新的服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更追求放松和休闲。为了满足需求,我们主动学习刮痧、拔罐、头疗等技术,不只“去泥”,还能“解乏”。有顾客说我们是康养产业,也有的说咱这叫民俗文化。不管标签是啥,搓的是扎实努力的“实诚劲儿”。都说“尔滨热”靠的是流量,但哪有从天而降的红利?红火的背后是真诚,是许许多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以诚待人。

一池热水不断翻涌,搓的是产业发展的“新花样”。搓澡20年,池子还是那个池子,但周遭的环境早已变为了“要啥有啥”的“吃喝玩乐综合体”。最开始,澡堂子连个隔断都没有,我们经常扯着嗓子满屋吆喝;之后,设备升级、场景变多,汗蒸房里铺着玉石炕,水疗池漂着玫瑰瓣,连搓澡巾都分成不同厚度的;再瞅现在,电影院、餐饮区、亲子乐园等一应俱全,越来越多的游客把这里当作“情绪疗养地”。工作环境更好,游客体验更美,发展势头更旺,这产业升级一举三得。

哈尔滨的冬天很冷,但澡堂子很热。热体现在温度高,也表现在心气足。元旦前一天,我拢共服务了40多人,把不少顾客从2024年“搓”进2025年;除夕夜,吃了两口饭继续干活,就为了让游客感受东北守岁的热情。工作量大了,品质却不能打折,就图大伙儿夸句“东北人老实在了,来东北真好玩”。冰雪虽冷,但用真心攒下的口碑,肯定能焐热一季寒冬。

东北人,讲究的就是实在和热情。我会继续用这股搓澡的劲儿,努力“搓”出幸福感、“搓”出东北情、“搓”出文旅热,让哈尔滨的冬天更热乎、更红火。(张晓琳 作者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搓澡工,记者郭晓龙采访整理)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hi!我是智小龙
31813091/images/微信图片_202408160837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