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日月轮转,生生不息;古树千载,名木傲立。
走进龙江森工集团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中国最美红松”在飞雪中傲然挺立;来到大庆市肇源县和平乡,状如伞盖般被称为“玉皇辇”的古榆树已在此生长了350年;借着无人机的镜头飞掠大庆市肇源县民意乡,988株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榆树组成了极具特色的古榆树群。
全国“双百”古树——大海林林业局“中国最美红松”
黑龙江森林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众多珍稀的古树名木。它们之中,有的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枝繁叶茂;有的形态奇特,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这些古树名木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无数变迁与故事,被誉为“绿色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我省共有古树名木4322株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经济等价值。”省林草局生态处处长雷成浩介绍,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共有古树名木4322株。其中,古树4303株(一级古树3株、二级古树27株、三级古树4273株);19株名木。古树群4个,分别是嫩江市高峰国家森林公园古树群、宁安市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古树群、肇源县大庙村古树群和大庆市萨尔图区城市森林公园古树群,共计古树2283株,占全省古树名木数量52.8%。其中,大海林林业局“中国最美红松”、肇源古榆树“玉皇辇”及宁安市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古树群、嫩江市高峰国家森林公园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木。
全国“双百”古树——大庆市肇源县和平乡和平村古榆树
多措并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雷成浩介绍,为了守护好这些“绿色国宝”,多年来,黑龙江在保护工作上持续发力,多举措科学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主要通过组织实施围栏保护、枝条清理、松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复壮措施,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提高树木生长势。加强古树名木信息化建设,省绿委办印发《关于做好古树名木普查数据质检入库工作的通知》,对古树名木、古树群普查数据进行补充、完善、检查、审核,确保每株古树名木相关信息完整真实准确,全面提升我省古树名木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工作,利用3.12植树节、黑龙江省植树月、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等节点,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了解、认识、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全国“双百”古树——宁安市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古树群
依法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
法律保障是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防线。自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法律规定,填补了我国古树名木保护领域的法规空白,为我国古树名木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条例》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分级管理的原则,贯彻原地保护精神,聚焦破坏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的典型问题,补齐制度短板,压实保护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统筹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不破坏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
全国“双百”古树——宁安市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古树群
雷成浩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严格按照《条例》要求,依法守护“绿色国宝” 开启古树名木保护新篇。省林草局将联合省公安机关、省住建等有关部门,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会同省文物主管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内古树名木保护,通过建立协调机制、落实保护措施、加强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持等,深入挖掘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条例》宣传贯彻工作,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守护“绿色国宝”,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在这片肥沃黑土上,古树名木正迎来新的生机,它们将继续见证黑龙江的发展,传承着岁月的故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图片由省林草局提供 记者 唐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