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无盘轻简环保育秧。记者 梁金池 摄
五常市常堡乡南岗村星安家庭农场育秧大棚。记者 梁金池 摄
记者8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据农情调度,截至5月8日,全省旱田农作物已播7153万亩,旱田粮食作物已播6939.8万亩,水田已泡田4671.1万亩,水田已插7.8万亩,水稻育秧基本结束。
今年,我省多地在水稻育秧阶段应用上了新技术、新手段。5月8日,在桦南县闫家镇桦兴村的稻田中,桦南县金谷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左连双带着社员完成了第一天的水稻插秧作业。近年来,这里的“豆生米”产业被乡亲们做得有声有色。
“今年气温偏低,稻苗生长稍缓。在育秧阶段,我们采用果皮等制成的果酸来增强稻苗的抗病能力,这种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化学残留,更呵护了土地的生态平衡,为水稻生长筑牢了绿色根基。”左连双说,“豆生米”的由来是在水稻插秧前,将豆饼肥均匀施撒在稻田上,这种由传统发酵工艺制成的豆饼肥富含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2024年,这种“合作社+农户+科技”的模式,让桦兴村水稻田实现亩均增收58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余元,社员年均增收2.3万元。
五常市常堡乡南岗村星安家庭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41栋水稻育秧大棚内全部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控制卷帘器,能够实时监测和管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进行喷淋、调酸、防病、除草等标准化管理。此外,星安家庭农场还应用了叠盘暗室育秧法进行育秧,将播种后的秧盘叠放在暗室内,温度控制在30℃至32℃、湿度在60%左右,经48小时至60小时左右秧苗达到立针期,育秧效率大大提升。
在此前召开的全省春耕生产暨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会议的现场演示环节,“无盘轻简环保育秧技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孙中义介绍,这项技术是用生物质纤维育秧膜对塑料秧盘进行绿色替代,实现铺膜、覆土、播种、盖土多环节作业一次完成,构建了良技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水稻育秧全程机械化轻简绿色栽培模式,达到轻简、苗壮、节本、增效、低碳的目标。目前,此项技术已在省内水稻主产区进行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500万亩。(记者 梁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