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年初以来,大兴安岭地区以改善和保持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大兴安岭地区9个国考断面扣除背景值影响后优良水体比例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在全省率先开展国考断面、重点入河排污口“画像”工作。
大兴安岭地区制定实施了《大兴安岭地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兴安岭地区冬春季水环境管理工作方案》《水环境工作职责清单》等整套环境监管制度,一套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治水组合拳,汇聚起碧水保卫战的磅礴力量。
打好碧水保卫战,首要是水源地保护与紧盯重点断面。为此,地区生态环境局制发《水生态环境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大兴安岭地区冬春季水环境管理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大兴安岭地区水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大兴安岭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国省控断面、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日常管理,持续开展水环境监管,完善大兴安岭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机制,形成建设规范、闭环管理、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体系。同时,组织开展县区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形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年度评估报告。
地区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印发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监督管理、延伸整治等工作方案,实施周排查、月核查的机制,共组织开展现场检查238人次,检查入河排污口299个,开展现场督导检查29次,检查入河排污口174个。协调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利用卫星遥感开展帮扶核查工作,督促各派出局对疑似新增42个排污口进行现场核查及对比分析,32个疑似点位为原有排污口,已录入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管平台,其余10个疑似点位为非入河排污口。
此外,大兴安岭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国考断面、重点入河排污口“画像”工作。先后召开6次入河排污口与断面会商会议,研究入河排污口和断面“画像”工作,通过徒步现场排查、利用无人机航拍、聘请技术公司协助等方式,以地+县(市、区)为单位,制作完成国省考断面水环境监管工作图15张,入河排污口分布图8张,推进国考断面、入河排污口“一图式”监管。组织开展2个国考、7个省考、2个跨界断面背景值影响调研论证工作,目前,调研论证成果初稿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