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年初以来,大庆市生态环境局秉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理念,着力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不断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以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构筑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推动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建设同频共振。
办项目事,全省首推“远程导办”服务模式。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便利高效的生态环境政务服务,2024年7月,市生态环境局率先推出“远程导办”服务模式,20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导办清单,并制定了《大庆市生态环境局“远程导办”服务制度》。通过开通“在线导办”,解决了“折返跑”问题;开通“视频陪伴”,解决了“看不懂”问题;开通“电话陪伴”,解决了“不会办”问题。让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一目了然,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线下办事窗口一样的“面对面”办事服务和政策讲解。
贴企业心,全覆盖开展“生态助企”政策宣讲。在省生态环境系统“生态助企”20条服务措施基础上,结合大庆市实际,制定了《大庆市生态环境系统2024年“生态助企”服务行动方案》,从企业视角出发,打造多元化、便捷化服务模式,确定“三创四优强服务”的工作目标。先后深入经开区、高新区等开展专场宣讲,对园区和相关企业比较关注的环评审批、执法监管等内容进行重点解读,实现县域、开发区宣讲全覆盖,一对一定制服务市场主体105家,解决问题17个,全力打造生态环境领域特色营商环境品牌。
帮生产困,全领域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到期预警”工作。制定《大庆市生态环境局辐射安全许可证“到期预警”服务工作制度(试行)》,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方式,依托监管平台智能化开展数据筛查,甄别临期许可证信息,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委派专人在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45日前,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形式告知其及时办理延续手续,同时提供详细的途径和所需材料的一次性告知单,帮助申请人及时办理,避免因辐射安全许可证过期影响正常经营,最大程度给予企业群众方便。市生态环境局已累计发出预警50余次,通知26家单位,帮助其全部完成辐射安全许可证到期延续工作,避免发生无许可证从事相关活动的环境违法行为。
解发展难,全方位实施“多证合一”审批。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对生产工艺相对单一、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且按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天然气锅炉,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14类建设项目,实施环评、排污许可和入河排污口审批“多证合一”联动办,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速度。大庆市东风污水处理厂项目成为全省首家“多证合一”服务受益者,原本需要3个月的审批时间,大幅压缩到22天,使得项目得以提前开工建设,也增强了企业加快投产达效的信心。
减经营负,全链条实施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推行企业“分级分类+部门联合+双随机”智慧监管模式,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风险分类科学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低风险主体“无事不扰”。正面清单示范激励,坚持“合理控制纳入数量、逐步扩大纳入范围”的原则,将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守法模范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大庆市共有108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做到有需要服务、有困难帮扶、有问题预警,实施非现场检查495次,执法帮扶110次。全面探索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实施“精准执法”,对9家违法情节轻微的企业实施免予行政处罚。推行环境执法“四书”同达,构建执法、普法、服务三者有机融合的监管执法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