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黑政发

  • 736916951/2022-065336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 黑政发〔2022〕8号
  • 2022-03-22
  • 2022-03-25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日期:2022-03-25 来源: 访问量:
字号: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

创意设计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为推动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创意设计资源丰富。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文化资源丰厚,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等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彪炳史册,共同孕育了豪爽、包容、时尚、进取的人文品格,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不竭的智慧源泉。黑龙江拥有41位两院院士、507个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2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5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3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8所高校、高职、中职设置了110个设计类专业,高校设计类专家学者达871人,设计类在校生达41994人,每年向社会输送近万名专业人才,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人才储备。

(二)设计产业初具雏形。2019年全省创意设计企业达1144家,从业人员3033人,资产总额18.53亿元,营业收入10.36亿元。其中,工业设计企业81家,从业人员307人,资产总额2.1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时尚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设计企业1063家,从业人员2726人,资产总额16.4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拥有6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深圳(哈尔滨)产业园、黑龙江(平房)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牡丹江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基地初具规模,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展会活动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应用场景十分广阔。黑龙江是老工业基地,拥有涵盖40个大类、162个中类、364个小类的工业体系,正在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工业设计发展拥有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出基地,着力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绿色食品等领域设计前景广阔,并将形成独特优势。黑龙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体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拥有广阔应用场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高品质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创意设计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空间。黑龙江正在迈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前景美好可期。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面临重构。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发展为创意设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黑龙江面临国家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区等机遇,省委省政府以创新为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体系对国内外需求的适配性,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黑龙江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但起步较晚,与先进省区还有差距,主要是认识不足、措施不多,规模较小、结构不优,平台较弱、人才短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尚未形成,创意设计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渗透不够深入等,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实现赶超跨越任务紧迫而艰巨。必须抢抓机遇,着力推动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用战略思维定位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内部整合资源要素,外部融合实体经济,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提高创意设计质量水平,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发展创新型经济,重塑竞争新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政策引导市场预期、以规划明确投资方向、以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促进创意设计产业在公平竞争中提高质效。

——坚持创新驱动、要素支撑。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对接,推动创意设计理念、方法、内容、业态、模式等变革创新,推动创意设计、科学技术、实体经济、人力资源、金融资本等协同发展,推动创意设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广低碳、减量化创意设计,实现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融合发展。依托我省资源、生态、文化、科研、产业等优势,实施省市共建,重点支持哈尔滨等中心城市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瞄准对创意设计依存度高、增值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重点行业,集中优势力量破解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难题,以“设计产业化”做强创意设计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设计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龙江特色、巩固竞争优势。

——坚持开放合作、区域协同。抢抓国家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区等机遇,发挥对俄、对东北亚区位优势,拓宽龙粤、深哈合作渠道,“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意设计机构、团队,积极培育和扶持省内创意设计机构,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开放、集聚、协同发展,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全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哈尔滨力争打造成为“设计之都”,我省创意设计能级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的发展格局,外溢效应明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建成3—5个省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集聚创意设计机构500家以上。引进一批国内外创意设计机构,培育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创意设计领军企业10家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创意设计核心企业100家以上,全省创意设计法人单位5000家以上,创意设计产业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创意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达到100亿元。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创意氛围更加浓郁,培育认定省级文化创意中心10个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0个以上,在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上取得突破。择优培育1家以上有特色方向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5个以上全省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示范基地,工业设计应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推出更多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牌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优质创意设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创意设计发展中心,面向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服装服饰等产业集群,培育建成5个以上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工具、数据等专业化服务,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人才支撑显著提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引进一批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本土创意设计人才国际化发展,我省创意设计教育资源优势充分释放,更多设计人才在龙江创新创业,高端创意设计人才500人以上,创意设计人才队伍规模壮大,结构优化,形成有力人才支撑。

——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打造中俄·哈尔滨创意设计周、深哈国际设计双年展、全省工业设计大赛、哈尔滨时装周暨世界时尚设计师大会等品牌活动,与设计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频繁,力争获得国际设计各类知名奖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培育一批国际知名设计企业,“龙江设计”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1  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定量指标

发展指标

2025年底目标值

创意设计领军企业

10家以上

创意设计核心企业

100家以上

创意设计法人单位

5000家以上

创意设计从业人员

2万人以上

高端创意设计人才

500人以上

创意设计企业营业收入

50亿元以上

省级创意设计园区

3—5个

全省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示范基地

5个以上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30个以上

省级文化创意中心

10个以上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1个以上

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

1个以上

2030年,全社会创新智慧与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创意设计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增强,创意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成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龙江风格的创意设计流派,黑龙江成为东北亚创意设计新高地。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1.建设创意设计核心区。充分发挥哈尔滨作为“哈长城市群”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冰雪文化底蕴深厚之城的作用,把文化创意、创新融入哈尔滨城市发展理念,将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释放产业、市场、科教、金融、文化等优势,开展省会城市提升行动,组织编制哈尔滨市创建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行动计划,制定加快推进“设计之都”建设的政策措施,推进“设计之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设计美化城市,提升设计惠民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社会氛围,有效承接广东和深圳创意设计产业转移,有效导入国际国内高端创意设计机构,以冰雪、动漫及短视频、云展演、服装服饰、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为重点,发展“总部设计+区外制造”模式,推动哈尔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创建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

2.打造创意设计协同区。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脉、产业基础,打造哈—大—齐、哈—牡—佳两条区域创意设计产业廊道,建设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四个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齐齐哈尔聚焦高端装备、陶瓷等,大庆聚焦服装、绿色食品等,牡丹江聚焦家具、数字内容等,佳木斯聚焦农机装备、绿色食品等,盘活现有产业园区和传统工业区存量土地、工业遗产等资源,搭建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为引进国内外创意设计机构、大师工作室以及培育创意设计企业创造条件,加快构建创意设计产业链,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加强区域协同,发挥外溢效应,推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城市群和经济圈建设。鼓励绥化等其他市(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城市发展定位,聚焦绿色食品等领域,打造“设计+”产业链,支撑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创意设计融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3.形成创意设计辐射区。全方位拓宽龙粤、深哈合作广度和深度,把握建设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契机,鼓励创意设计产业转移和承接,以俄罗斯为重点,面向东北亚、欧洲,建设高层次宽领域合作载体,推动省内创意设计企业、机构依托龙江总部向全国布点,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代表处、办事处,通过资本纽带与国际国内知名创意设计企业或机构合作,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服务外包,推动“龙江设计”走出去,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全球创意设计网络重要节点、东北亚创意设计新高地。

专栏1  建设高标准创意设计产业园区

结合园区改造和招商引资等工作,规划和布局高校周边创意设计产业,鼓励各类园区采取“专业园”“园中园”等形式建设“创意设计功能区”,支持建设创意设计小屋,推动创新创意创业创客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服务一流的创意设计产业园区。推进深圳(哈尔滨)产业园、黑龙江(平房)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牡丹江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黑龙江龙腾文化艺术区、鸡西文化创意产业园、伊春木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时尚艺术聚落和文化旅游目的地。支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创意设计产业园”,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二)加快赋能重点领域。

1.特色产业

1)绿色食品。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将创意设计嵌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全产业链。坚持“绿色、安全、有机”理念,推动创意设计在包装、功能、品牌方面的应用,提高农副产品和林下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以全程可追溯质量保障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提升饮品、乳品、果品等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推动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围绕五大连池矿泉水资源高质化开发利用,加强品牌设计、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

2)冰雪运动休闲产品。以头盔护具、冰刀、滑雪板等冰雪运动装备为重点,有效汇聚创意设计资源,增加产品时尚元素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冰雪运动装备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博览会为龙头,开展冰雕和雪雕创意设计,举办国际冰灯冰雕艺术创新设计大赛。提炼冰雪文化元素,运用创意设计理念和手段,设计开发丰富多样的服装服饰、工艺美术、珠宝首饰等冰雪时尚产品。实施冰雪文创原创精品培育工程,设计打造一批现象级冰雪文创IP,发展冰雪音乐、冰雪杂技、冰雪摄影、冰雪绘画、冰雪文学、冰雪综艺、冰雪赛事、冰雪驻场演出等特色项目。鼓励设计开发沉浸式旅游、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推动冰雪旅游资源与冰雪艺术、民俗文化、体育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资源结合,打造冰雪文旅新体验。

3)工艺美术。以鱼皮画、麦秸画、剪纸、乌鱼绣、靺鞨绣、桦树皮画等非遗产品为重点,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提高产业化配套能力,打造新文创产品品牌。以北红玛瑙、北沉香、芦苇画、布雕等行业为重点,引入龙头企业和设计大师,推动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平,推动产品品牌化、高端化。充分发挥省版画院等专业创作团体的影响力,推动北大荒以及大庆、鸡西、大兴安岭等地版画创新发展,打造全国版画制作基地,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市场化转型升级。建设俄罗斯画家创作基地,吸引俄罗斯人民、功勋画家到我省开展创作生产和展览展示,吸纳俄罗斯油画的创意理念和设计元素,开发系列衍生品,加强对俄绘画领域的交流合作。组织创意设计机构、专家,围绕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品牌、服务等开展对接诊断和培训,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开发龙江特色文旅纪念品,打造高档工艺礼品品牌。

2  黑龙江省知名非遗工艺品(技艺)一览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方正剪纸、海伦剪纸、密山剪纸、鄂伦春族剪纸、赫哲族剪纸、北方民俗剪纸、崔氏剪纸、安达剪纸、北安嬷嬷人剪纸、薛氏剪纸;兰西挂钱;彭氏灯彩;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鱼皮镂刻粘贴画、桦树皮画、绥棱农民画、庆安版画、薄木粘贴画、木拼画;鄂伦春族刺绣、克东满绣、达斡尔族刺绣、渤海靺鞨绣、北安乌鱼绣、宁古塔满绣、林口满族蚕翼绣、王氏刺绣、安达民间传统刺绣;木雕重彩、曲氏木雕、延寿木雕;面塑、泥塑;黑龙碧玉雕刻;山核桃工艺、芦苇画工艺、鱼骨工艺、玛瑙雕刻技艺等。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绥棱黑陶制作技艺、勃利黑陶制作技艺、泥河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火山矿泥陶制作技艺;匏器制作技艺、传统刀剑锻造技艺、金源青铜镜透光工艺;柳编技艺、青牛葫芦制作技艺、松明工艺制作、草柳编工艺、木雕传拓手工技艺、麦秆剪贴;角雕制作技艺、蛋雕技艺等。

4)陶瓷。充分挖掘人文、科技、时尚等元素,提升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的创意设计水平,加快“陶瓷制造”向“陶瓷智造”转变,不断丰富陶瓷产品的文化属性及内涵,让消费者更多享受陶瓷创新体验。深度挖掘哈尔滨冰花瓷、依安冰雪瓷、大庆油陶、绥棱黑陶、勃利黑陶等艺术陶瓷的文化内涵,加强时尚设计,赋予产品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设计风格。强化日用陶瓷器型和花面设计,提高餐具、茶具、酒具等日用陶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加强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特种陶瓷等工业陶瓷的研发和功能设计,扩大陶瓷产品应用场景。

2.传统产业

1)高端装备。重点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石油石化、农机等高端装备领域,着力提升产品和关键性零部件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提高产品智能水平、人机体验、质量和附加值。促进物联网、大数据、视觉传感、智能显控、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在工程和农用机械设计上的应用,加强产业链协同设计,提高自动化运行能力和危险无人化作业水平,提升结构件强度和整机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设备可靠性及操作协调性和舒适性。依托产业集群空间集聚优势和产业生态优势,加快发展通用性设计、共享制造新模式,推动产业组织创新,构建协同发展生态。支持反向定制(C2M)、智能工厂等设计,增强企业柔性生产和市场需求适配能力。

2)服装服饰。以皮革皮草、羽绒制品、滑雪服等冬季服饰为重点,推动面/辅料综合应用和产品功能优化,支持服装服饰企业加大原创设计、品牌设计,实现来料、贴牌加工向创建自主品牌转变。以旗袍等民族服饰为重点,提高产业配套和营销策划设计能力,打造地域特色服饰品牌。举办中国·哈尔滨麻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提高亚麻服装服饰产品设计水平。加强新型面料在工装设计中的应用,优化工装性能。推动数字设计工具应用,支持企业建立人体体型数据库,发展人体工学设计,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依托我省服装市场需求旺盛和毗邻俄罗斯的优势,引进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提高服装服饰的创意设计和产业化水平。利用哈尔滨国际时装周等平台载体,推广展示我省服装服饰,扩大对俄罗斯、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的出口规模。

3)家居用品。大力发展绿色家居、智能家居和定制家居设计,提高家居用品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艺术性,推动家居用品技术高端化、创意多元化、产品时尚化、品牌国际化。以用户为中心,推进家具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家居饰品的时尚化和个性化设计,卫浴和厨具的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家电的绿色化和智能化设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鼓励企业设计研发符合俄罗斯、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和需求的家居用品,扩大对外产品出口,提高市场占有率。

3.新兴产业

1)生物医药。重点围绕我省优质生物资源和北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强包装设计、功能设计、品牌设计,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便携性、方便性。提高中药材生产工艺设计和商业模式设计水平,推动中成药产品、保健产品、日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延伸中药产业链条。改进生物制药功能设计、服务设计,加快新型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的开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等高科技在生物医药设计研发上的应用,提升绿色化、智能化制药生产技术水平。

2)动漫及短视频。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动漫和短视频中的应用,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扩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深入挖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创意新颖的动漫卡通形象,培育龙江特色原创IP。提高商业模式设计水平,促进动漫与文学、影视等内容形式交叉融合,扩大在教育、科普、广告等领域中的集成应用。支持培育发展垂直细分领域的短视频平台,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提升短视频设计制作能力,提高原创性和文化品位。

3)云展演。提高云展演设计制作能力,培育一批符合互联网特点规律,适合线上观演、传播、消费的原生云产品,大力发展云展览、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等新业态。丰富创意理念和表现手法,鼓励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网络展演,促进戏曲、曲艺、民乐等传统艺术线上发展。提高商业模式设计能力,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发展旅游直播、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设计中的集成应用,引导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服务。

推动工业设计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关键环节植入,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应用为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发展先进适用环保装备集成创新设计。提升汽车的智能化、绿色化、网联化、高端化设计水平。

专栏2  实施工业设计赋能行动计划

梳理全省重点工业设计企业和企业设计机构,建立重点工业设计企业培育库,对接工业经济振兴计划,分类分层摸排梳理工业设计需求和服务能力,动态发布工业设计供需指南,以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开展工业设计线上线下千企对接活动。

(三)发展创意设计服务。

1.完善产业生态链。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充分运用绿色、低碳、协同、系统、生态等设计理念和手段,构建多领域、全方位的新型设计体系,推动“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品牌”“设计+互联网(电商)”,延伸“设计+”产业链,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支持创意设计领军机构提升全产业链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将相关中小微企业纳入供应链,推进“设计—制造—营销”一体化发展。鼓励发展互动开发、联合开发、开源创新等设计模式,构建开放性设计生态。

工业设计。围绕我省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工业设计门类扶持目录,将工业设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全面提高企业智能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能力,推动“龙江制造”向“龙江设计”转变。

时尚设计。倡导全产业链时尚设计理念,围绕衣、食、住、行、用,以创意、创新、创造为核心,综合运用文化、科技、艺术等要素,推动时尚文化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等融合发展,打造具有龙江风格时尚品牌,构建“龙江品牌—龙江设计—全国制造—全球消费”的产业模式,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全面转型。

平面设计。以特色文化丰富设计内涵,以数字技术提升设计表现能力,重点发展包装设计、标识设计等设计服务。运用信息防伪、数字水印、生物特征信息防伪等新技术发展防伪包装设计,大力发展环保型低碳包装设计,改进注塑、印刷、镀膜等加工工艺,提高外观造型设计水平。鼓励创意设计企业拓展标识形象设计业务,开展标识视觉诊断、标识logo设计、VI/SI系统设计等设计服务,完善标识形象设计产业生态。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AI、VR/AR/MR等新技术,提升数字媒体产品或数字内容创意策划能力,三维媒体静态、动态与交互创意设计与表达制作能力,平面视觉设计、空间展示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应用能力,丰富视觉表达和数字传播方式,提高短视频、动漫、影视、景观等领域创意设计水平,扩大优质创意设计产品服务供给。

2.培育优质多元市场主体。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大中小创意设计企业协同发展。支持创意设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集群。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高等院校专业教师、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创办创意设计企业或设计工作室。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将设计相关业务分离出来,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意设计服务企业,为相关行业和社会提供服务。聚焦产业链薄弱领域、关键环节,采取上门招商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类创意设计机构到我省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分支机构。支持培育建设全省创意设计示范企业。对行业头部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予以扶持。实施大企业带动,推动创意设计优势企业打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产业集团。

3.扩大市场需求。运用市场利益诱导机制链接各种创新资源要素,激发创意创新活力,形成创新、发展、再创新良性循环。实施城乡标识系统提升行动计划,改善城乡形象。组织创意设计供需对接会。将创意设计纳入相关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设置创意设计创新券。实施龙江特色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计划,推动绿色食品和“老字号”等龙江特色产品提档升级,打造知名品牌。开展为中小微企业送设计活动。鼓励制造企业将外包设计业务发包给创意设计机构。支持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区域中心城市,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商业街区建设创意集市,设立创意设计产品展销体验中心,发展夜间文旅经济。

专栏3  创意设计消费提升工程

1.实施城乡标识系统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建筑形制、公共场所标识等领域,建立城乡特色风貌导控制度,推进城乡标识设计,凸显地域特色,提高标识的功用性、识别性、艺术性、准确性,提升文化品位,改善城乡形象。

2.实施龙江特色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计划。系统梳理绿色食品和“老字号”等龙江特色产品,组织专业机构和相关专家,就产品的功能、包装、品牌、标识、服务等开展诊断,综合运用文化、科技等创新要素,加强和改进功能设计、包装设计、服务设计,引导企业建立市场分析数据库,做好品牌推广工作,着力解决产品同质化、包装低端化、营销传统化问题,推动龙江特色产品提档升级,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3.开展为中小微企业送设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品牌设计等服务,强化创意设计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设计知识、规范、管理的专业培训,提升企业设计能力。

(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1.建设创意设计发展中心。推动高标准建设省级创意设计发展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加强党委政府机关、企业和设计机构之间的沟通联动,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和规划,与相关部门共同策划举办中俄·哈尔滨创意设计周、深哈国际设计双年展等创意设计活动,为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组织我省企业参与国际创意设计竞赛,常态化开展创意设计精品展览展示,促进国际创意设计交流合作,引进高端创意设计资源,组织国内外设计机构走进市(地)举办设计大讲堂,组织实施万名企业家培训计划,与高校合作设立创意设计“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地)建设市级创意设计发展中心,服务地方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2.发展公共创意设计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建设创意设计工具、数据、交易、品牌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平台资源集成、互通、联动,面向社会提供市场化专业服务。

建设创意设计工具平台。支持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完善仪器设施使用和共享机制,面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和测试平台。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重大设计共性平台,为创意设计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设计工具、标准、测试等方面市场化服务。探索建设智能设计共享云平台,提供面向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系统优化、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云服务。

建设创意设计数据平台。落实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部署,推进文化遗产标本库、民族文化基因库等建设,鼓励相关单位建立行业数据资源库、商业渠道数据库、材料数据库以及通用模型库等,建立分布式设计资源共享网络,面向社会提供市场化咨询服务,为创意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建设创意设计交易平台。支持建设创意设计成果交易平台,汇集设计公司资源、设计需求资源和加工制造商资源,提供专利数据查询、成果转化服务、设计外包中介等设计交易服务,提升市场交易规范化水平,促进创意设计成果交流、转化、产业化,建立起畅通的创意设计成果展示与交易的价值链。鼓励探索创意设计成果交易模式创新,推进交易与拍卖环节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建设创意设计品牌推广平台。鼓励和支持设计成果展示,搭建新品发布平台,提供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等系列服务。实施“龙江设计”品牌培育行动计划,面向国内外征集“龙江设计”logo。将“龙江设计”纳入黑龙江省高端品质认证范畴,建立“龙江设计”产品溯源系统,发挥品牌对创意设计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作用。

3.培育文化创意中心。制定省级文化创意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着力发展冰雪文化创意、民俗文化创意、时尚文化创意、工业文化创意等活动,规划培育认定一批特色鲜明、运行规范、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中心,组织开展创意设计会客厅、创意设计沙龙等活动,并对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免费开放,搭建创意和设计交流交易服务网络,推动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有效对接融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地)培育认定市级文化创意中心。

4.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加强工业设计中心的培育、认定、管理和扶持工作,梯次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聚焦重点领域规划建设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在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上取得突破。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设立独立工业设计中心,或与高校院所等相关机构共建行业设计中心,提升企业设计能力,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设计植入。

5.培育创建工业设计研究院。立足优势产业、面向共性需求,布局建设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在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推荐标准。发挥工业设计研究院引领带动作用,与行业组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整合优质资源,提升研究能力,为快速提升全省工业设计整体水平提供支撑。多渠道多种方式支持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鼓励研究院按照市场规律自主运营,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持续发展。

6.办好展会活动。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原则,举办中俄·哈尔滨创意设计周、深哈国际设计双年展,扩大全省工业设计大赛、哈尔滨时装周暨世界时尚设计师大会等赛事活动影响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品牌活动。推动深圳文博会黑龙江文化产业展、中俄博览会、哈洽会、中俄文化大集等展会辟建创意设计专区。鼓励有条件的市(地)举办创意设计赛事活动。支持举办线上创意设计展会,实现云展览、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吸引国际知名创意设计活动和商业活动在哈尔滨举办。

7.深化交流合作。鼓励省内各类创意设计机构参加国内外知名创意设计大赛、论坛、展览等活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组建设计产业创新类行业组织、行业协会,搭建产业发展智库平台,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支持各市(地)与对口城市开展创意设计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设计业务,与国外设计公司加强合作,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代表处、办事处,推动“龙江设计”走出去。开展国际仲裁服务。

专栏4  打造知名创意设计活动

1.中俄·哈尔滨创意设计周。中俄博览会(哈洽会)期间,举办中俄·哈尔滨创意设计周,选择一个俄罗斯知名城市作为合作伙伴,开展高峰论坛、展览展示、设计体验、设计集市等活动,举办创意设计大赛,积极联合红点、iF等国际工业设计竞赛机构,建立健全竞赛制度,设立金奖、银奖等奖项,吸引国内外创意设计专家、机构、高校参加,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

2.深哈国际设计双年展。按照“双城互动、一展两地”模式,围绕创意设计重点领域,结合国际创意设计趋势,确定每届活动主题,展示深圳和哈尔滨创意设计前沿成果,对我省优秀创意设计企业、新锐设计师给予奖励,组织开展设计论坛、设计项目对接会,推动龙粤创意设计资源对接交流。

(五)构建综合创新生态。

1.坚持文化引领。发挥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对创意设计创新发展的特殊作用,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深入挖掘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工业文化等红色文化,欧陆文化、生态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等现代文化创意设计元素,实施满族、赫哲、鄂伦春、达斡尔等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计划,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建立黑龙江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推进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鼓励采用更多文化元素参与创意设计,形成独树一帜的“龙江设计”风格。

2.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数字技术在创意设计领域应用,促进创意设计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加强创意设计理论、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研发设计软件、建模渲染、虚拟现实、样板制造等设计工具。推动工业软件建模引擎发展,促进专用设计及仿真软件应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研发设计与产业的对接,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创意设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3.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创意设计产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确权、登记、托管、流转等服务体系,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鼓励创意设计企业利用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订单、收费权等进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意设计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具备条件的创意设计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推动形成“龙江设计”板块。鼓励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创意设计能力提升项目,为创意设计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4.加强人才保障。以“四新”建设为引领,推进我省高校设计类教育改革创新,提升设计类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鼓励根据需要优化调整和增设设计相关专业及交叉融合专业,探索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设计类相关学科专业合作交流,支持国内外知名设计高校院所来我省合作办学,建设哈工大中俄联合创意设计园。推动创意设计进校园,把创意设计作为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贯穿到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支持创意设计机构与高校合作建立创意设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支持创意设计与“双创”活动深度融合,强化创意设计成果转化产业配套支撑,鼓励引导高校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在我省创新创业。鼓励国内外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到我省创办企业、开设工作室。注重柔性引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联合攻关、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加大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培育力度。

专栏5  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工程

围绕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业务素养高、创新意识强的青年创意设计人才,省级各类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向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免费开放资源,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创意设计企业按规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举办龙江创意设计新锐奖,支持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示范性、开放式创意设计双创平台,开放一定比例免费孵化空间,完善创意设计成果转化产业配套支撑,支持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在我省创新创业。到2025年建设5个以上全省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示范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工业和联系文化和旅游厅的副省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宣传、发改、教育、科技、工信、财政、人社、住建、商务、文旅、广电等部门,办公室设在省委宣传部,加强对全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市(地)要将相关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各市(地)、各相关部门要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落实任务举措,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建设创新友好型制度环境,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二)强化政策保障。设立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利用好宣传、文旅、工信、科技、商务等领域专项资金,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型微利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保障创意设计产业用地需求。健全创新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支持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多种创新要素参与分配。

(三)保护知识产权。推进中国(黑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一站式服务。加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设计类评奖、大赛、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新业态、新领域的外观设计保护,统筹推进创意设计产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

(四)开展监测评价。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健全我省创意设计产业统计标准,加强分析研究,开展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报告。各市(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相关考核评价工作,以评促建,根据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指导和推广示范。

(五)涵养社会风尚。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开展普及宣传活动,讲好龙江创意设计故事,组织展览展示、公益讲座、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创意设计进社区,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涵养勇于开拓、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

附件:《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任务分工

原文下载

新闻发布会链接地址:《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和《黑龙江省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 (hlj.gov.cn)

专家解读链接地址:

https://www.hlj.gov.cn/hlj/c108388/202203/c00_31199667.shtml

https://www.hlj.gov.cn/hlj/c108388/202204/c00_31199670.shtml

视频解读链接地址:

https://www.hlj.gov.cn/hlj/c108388/202204/c00_31199678.shtml

https://www.hlj.gov.cn/hlj/c108388/202203/c00_31199669.shtml

https://www.hlj.gov.cn/hlj/c108388/202203/c00_31199666.shtml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