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省级部门

热门搜索排行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黑龙江>参事文史>文史翰墨

试把情怀付笔端

日期:2025-05-06 18:46 来源:省政府研究室

字号:

假日有暇之时,月明风清之夜,或读书报,或品见闻,每有会意,略记数言,是所思、所感、所悟,酝酿成文,借发表而传播,如得读者共鸣,或欣慰,或愉悦,自有收获感。

累月经年,略有积累。近日与出版社相约,要出一本散文随笔集。连日翻检过去作品,自愧语言浅,不如人意深。然而忆起写作时的情景,夏日骄阳在天,有如躬耕垄亩,冬日长夜不寐,有案牍劳形之劳,不免敝帚自珍。一些篇章拿上拿下,不知凡几,长考数日,几经反复,确定了这本书的收入文章。有早写文字列入,是因为虽然时过,境却未迁,其事犹生;或是所写人物,其志节仍领风气之先,幸而读书不分新旧,阅文不论古今,要看内容,读者一览,当知我心。

野史传说,宋朝的宰相吕蒙正委托皂君到玉皇大帝驾前告御状,告什么呢?吕蒙正嘱咐他道:“玉皇要问文章事,为道文章不值钱。”他是自有所指。当今,媒体风行天下,网络覆盖全球,人人是写手,个个是作家,“洛阳纸贵”早已成为历史久远的一页。退而求其次,若为稻粱谋,恐有三餐之忧。几位朋交谈说,发表文章稿费很低,不给稿费也常见。如此说来,为文者竟为何求?是为兴趣、爱好和渲泄?我想是兼而有之,不过也不尽然,家国之情流于笔端,社会责任见于字里行间者多矣。当代散文中多有建言,虽是人微言轻,如田公献曝,似赋食行水,却也有激浊扬清之用。但是小小文章终究无经天纬地之功,若说有传播文化、提契人心、张扬正气之用,倒不为过,或许也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般情致,抒发美德情思、深层感悟,远离低俗粗俗,也是愉人的一缕清风,荡涤心怀的一抔春水。

鲁迅说“人一要生存,二要发展。”我想,人要发展,要紧的是推动社会的发展,如若社会停滞,个人怕是难以发展。这就需要多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世有百业,文不可缺。曾几何时,追慕奢华、以丑为美、媚俗猎奇,甚而解构历史、颠倒忠奸、消解英雄等种种劣质文化,沉渣泛起,喧嚣鼓噪,自有内外之因,令人愤而生忧,深感发展先进文化,确为当务之急,长远大计。唐代文学家、诗人元稹有言,“文不妄作”;明清时代思想家、文学家、作家顾炎武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我国自古到今,由先贤到今人,看重文学的教化功能,一脉相承,这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为文者,自然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声,作为文史馆员尤是责无旁贷,自应勇于担当。

笔者每欲为文,必三思而后形诸笔端,往往是思而改、改而思,常常苦于笔拙。人说:“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这是写作的高境界,笔者向往而不及。为出新意,准确、鲜明、生动,大多几易其稿,“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不敢放纵笔墨,不敢草率成章,以求有益于读者。怎奈思迟笔滞,难达其境。不过,为文纵然清苦,清苦中却有书山路径的旖旎风光,学海涯际的长风破浪;有时代的激励、理性的思考;有灵感的迸发、精神的愉悦;也有思想的滋养、人格的磨砺。读者展卷手中,相识与不相识者在纸上神游兴会,虽千里万里不能阻隔。同一短文,必有不同之识;多人所见,常有见仁见智之别,倘若能为读者提供些许精神动力、思想支援,则堪慰初心。缘于此,笔者乐于此道,快然自足。

笔耕不辍,也得秋收之乐。笔者散文作品《西湖听雨》《十里秦淮费思量》等,分别被收入《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散文家代表作品集》等选集;《西湖听雨》于2000年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后,先后被收入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主持人、播音员语言文字练习手册》及浙江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杂文《为中国男足招魂》(1999年发表)、《中国男足打假扫黑任重道远》(2002年发表),被多家报纸转载和网站收入,《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文坛论事不可饰非》等被收入有关专辑。新闻专论《新闻自由论》《新闻出版管理论》等,由《新闻传播》《奋斗》等期刊发表。《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山水摄影应走出同质化》《摄影创作的三点思考》《亦师亦友情谊长》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副刊发表。2017年,我给《人民日报》副刊发去谈京剧摄影一稿,编辑部修改标题为《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得益于《人民日报》的传播力、影响力,此文被湖北、山东、河北、江西、安徽等省市,选为高中三年和高中二年级语文阅读试题或语文质量摸底试题等。从写作角度看,这是对作者的激励,我深感不枉写作一回。

些许篇章,有几日之作,也有长时酝酿长时写作而成。我写历史人物传记文学《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多年间三次去沈园引起。每到沈园,总见粉壁墙前,人头攒动,大家兴致勃勃观赏陆游遗墨《钗头凤》,有人边走边吟,如醉如痴。不消说这词是绝妙好词,足以撩动人的情怀,引人遐思。不过这只是陆游心灵世界的一个角落。陆游生于战乱,死于忧患。他心怀社稷,怀抱苍生。一生曲折坎坷,久历磨难,屡遭挫折,坚守初心,愈挫愈坚,令人慨叹、崇敬。我想,何不写部陆游传,让人们全面地了解陆游,让陆游走进更多人的心中呢?

从2010年初秋起,陆续读宋史、读陆游,随时查阅历史文献,随时研读陆游诗词及其著作,挖掘史料,酝酿、构思、写作。历经九年,完成《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写作。2019年1月得以出版,《北方文学》也恰从1月开始连载。半年后,出版社再版一次。在全国文艺出版系统的图书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图书,这是大家对陆游的敬仰,也是对爱国历史人物传记文学创作的大力扶持。本书问世后,笔者从头审视琢磨,又有所悟,即开始增订。大家的肯定,无疑是笔者这次增订的又一动力,令我再下功夫,更上层楼,不负大家厚爱。

写作是个人的精神生产,我觉得却不可自吟自唱,一旦远离时代,脱离实际,难免江郎才尽。融入时代,听人民心声、题目无尽,总有文思,才能写出文章。我每次去农村调研,到企业访问,鲜活的内容和思想令我感奋,振兴中华的共同愿望坚定我的自信,写作便有了激情。一次,去山东省参加中央外宣办举办的一个座谈会,访问了青岛港、海尔等十几个面向世界的大企业。会议并没有发稿要求,但一连几天,大家白天参加会议或参访,夜晚纷纷写稿、发稿,凌晨两三点钟睡觉是早的,还有几位写到吃早饭。稿件题材多样,讲高科技,说企业管理,论诚信,评质量。我也按捺不住,写了两篇短文。还有位重庆老诗人,写诗几夜。一天半夜,他下楼去看月亮,说正写青岛港之夜,要观察月色。交谈中,大家说这是激情点燃文思,发展经济、振兴中华之情,溢于言表。

我自少年与写作结缘,走到今天,坚持下来,得益于多方面,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单说我有位友人,爱好文史,性喜读书,为加深记忆和理解,年轻读中医典籍,手抄《黄帝内经》《难经》《针灸大成》等医书三百多万字。五十岁后,手抄《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和毛选一至五卷,共五百余万字。一字一字地抄,这是何等的恒心和毅力!反观自己,自愧弗如。学然后知不足,他这罕见的恒心和毅力,滋补我的精神:身边群贤为我师,前行不停须奋力。

曾读一篇文章,文章说:“要走得快,一个人走;要走得远,大家一起走。”这话很精辟。我体验,同志们身上的亮点,似做人的路标映照,群体的力量和智慧,是走得远的依托和保障。自己经历的许多事情令我难忘,方方面面,故事很多,大事不少,每有成,都有群体的力量和智慧在支撑。我和省文史研究馆几位同志编辑《龙江文史》丛书,每期四十万字,从征稿到筛选,从编辑到出版,机关同志唱主角,或翻查资料,或联络沟通,或打字校对,同心协力,心心相照。《龙江文史》走出去了,有人去海南岛带上这本书,有人出国要这本书,许多文史爱好者喜欢读这本书。自己个人写作,也总是凝聚着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等同志的心血,一本书就是一个群体的劳动成果!往事历历,感触良多。

文缘无尽情未已,我虽然早已宅居多年,还要继续写下去,像窗外细雨,点点滴滴,回报大地。

(靳国君 作者系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hi!我是智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