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李雪自酿米酒。
近日,哈尔滨市通河县林胜村里开了一间名叫“米乐坊”的米酒作坊。守着国家AAAA级景区铧子山森林地质公园,通河米酒迅速火起来。女店主李雪是乡亲们眼中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她说:“我的家乡产好米,又有甘甜的山泉水,我要让无添加的优质米酒走向全国,叫响‘通河味道’。”
投资百万元建酒坊
只为追寻一个梦
走进李雪的米酒坊,一个长条的木柜台当门而立,柜台后靠墙是一排酒缸,每个半圆形的卡座里都摆着一把椅子,颇有几分酒吧的意思。从柜台里拎出一瓶米酒,快速扭开瓶盖,李雪请记者品尝她酿的酒,略带气泡的酒浆入口酸甜、回甘持久,“经过半年多的试生产,我的‘米乐坊’成了!”李雪骄傲地对记者说。
柜台里,摆着李雪收集的全国各地产的几十种米酒,这是用来对比鉴别、改良技术的对象。36岁的李雪,曾是通河县走出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去了南方,在餐饮行业打拼多年,喝过很多地方产的米酒,但总觉得差了点意思。多年后她才想明白,那些米酒少了“家乡味儿”,那是她这个游子魂牵梦绕的“舌尖上的记忆”。
经过市场调查,今年4月,李雪返乡创业,带着几个小伙伴,租下了原铧子山电影民宿旧址,干起了酒坊。这些年轻人开始整天研究泡米、蒸米、拌酵、滤酒。他们制酒采用古法:木桶蒸米,瓦缸发酵,48小时一个发酵期……每一次将米装盆下缸,都承载着他们的美好期待。
轻轻掀开生产车间内一个又一个大盆上的苫布,李雪像是在与酒对话。通过看颜色、嗅气味,她就能准确掌握这锅酒到了啥程度、何时“醒”来。“一盆50斤米,出酒60斤。出酒后,醪糟还是上等牛饲料。”李雪说。
创业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新品研发经常会损失大量原料,李雪虽心疼,但也很坚决。她感慨地说:“搞生产到处都需要钱,到现在,我累计投入百万元了,这可都是我攒下的血汗钱,不心疼才怪!”开始创业后,李雪也才明白,投入的不仅是积蓄,还有她曾说走就走的潇洒生活方式。又一次婉拒小伙伴们的游玩邀约,李雪苦笑说,不是创业者爱孤单,而是根本没时间。
多方援手助力追梦
酒坊运营步入正轨
李雪店里的展柜上,瓶中米酒五颜六色,特别漂亮又魅力十足。李雪解释,那是因为加入了玫瑰花、蓝莓、蓝靛果、桑葚等辅料,纯天然且口味独特,有别于传统米酒,更受年轻人喜爱。装入瓶中的都是产自通河的纯天然食材,“通河味道”是“米乐坊”的排他性市场标签。
通河寒地玫瑰庄园与“米乐坊”一道之隔,玫瑰花味道的米酒,已成为当地“爆款”。李雪说,她的创业故事中,离不开当地果园、花园、合作社的助力,乡亲们出手相助,让打拼中的“米乐坊”减轻了不少压力。
在众多援手中,李雪最感谢“程同学”。“通河程同学”的名字在互联网上小有名气,其拥有者是通河工业园区一位工作人员。李雪说:“因为缺乏经验,忘了申请商标,‘程同学’授权允许我们免费使用‘R标’,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现在,“米乐坊”的系列米酒在使用“程同学”R标。
创业半年,李雪创立了“有限合伙企业”,在铧子山脚下建起了米乐坊米酒体验中心,已研发“醴酒十六品牌”浊酒系列、清酒系列两大类,包含原味、玫瑰、蓝莓、杜鹃、五味子、刺五加等十几种口味。
“通河米酒”
瞄准更广阔市场
采访期间,助理来找李雪,与她核对即将发货的清单,她立即俯身在柜台上变身“会计”,每个批号、每个日期都仔细查看,对于把握不准的新品,还要在发货前开启一瓶尝一尝。忙了一通后,李雪不好意思地说:“没办法,酒坊上下一共10个人,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共同肩负起‘让顾客满意’的责任,我的小团队每天要高效运转。”
前院堆放着刚到货的新酒瓶,后院码着即将发货的成箱米酒,“米乐坊”四处都在忙碌,也能看出场地的局促。李雪说:“场地确实不够,不过,很快就会解决。”她告诉记者,米乐坊米酒体验中心的建设初衷不是为了生产加工,而是希望依托铧子山景区,为游客打造米酒制酒、品尝体验项目,开展“农文旅工”深度融合,让市民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制作米酒,感受传统农耕文化,进而记住“通河味道”。
李雪透露,目前他们正在进行项目洽谈,计划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建厂生产,到那时,通河米酒的日产能将提升百倍以上。
谈及愿景,李雪说:“我期盼着有一天,来到通河的游客能吹着铧子山的风、喝着通河米酒、品尝通河美食、住进星空民宿,感受通河的美。”(记者 罗彦坤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