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相约亚冬

亚冬会激情澎湃 黑土地热辣滚烫(亚冬纵横)

日期:2025-02-10 09:07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松花江畔,张灯结彩。哈尔滨的街头巷尾,亚冬元素随处可见。憨态可掬的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热情致意。

这个冰雪季,乘着亚冬会的东风,哈尔滨持续优化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当天,“哈尔滨”“亚布力”的搜索量大增,飞往哈尔滨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7%,哈尔滨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约60%。2025年春节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超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其中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44.7%;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花费均创新高。

亚冬元素成新景

“现在的冰雪大世界,真是满满的国际范儿!”冰雕师傅胡显春感叹,他已经连续18年参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设计和建造。

园区外,主形象大门“冰雪同梦”引得游客纷纷打卡。“大门的设计灵感源自亚冬会主题口号,寓意亚冬会为体育健儿搭建了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胡显春介绍,“园区内的主景观名为‘亚洲同心’,是由冰柱组成的主塔,以亚奥理事会官方会徽为设计灵感,代表亚洲人民交流合作。”

漫步冰雪大世界,一处处冰雕引人赞叹。今年,园区共设置了东亚区、中亚区、西亚区、南亚区等九大分区,用冰雕呈现各地地标景观,让游客在冰情雪韵中“游遍亚洲”。

作为哈尔滨景点中的“顶流”,春节假期,冰雪大世界共迎来超61万人次游客。其中,2月1日的单日入园游客突破10万人次,创冰雪大世界自建园以来单日入园游客数新纪录。

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洁白的雪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一辆名为“亚冬列车”的雪雕作品上,坐满了小朋友,不时传出欢声笑语。雪博会园区工作人员马晓琳介绍:“这个每面都刻有亚冬会吉祥物的雪雕叫‘传奇圣火’,高13米,用雪量1600立方米,是8个人花了5天建造出来的,不少游客专门前来打卡留念。”

旅游设施换新颜

天刚蒙蒙亮,长沙游客张进就奔向距离哈尔滨市区200多公里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昨天在中央大街感受了‘尔滨’的浪漫,今天要体验高山滑雪的刺激!”张进有9年滑雪经验,十分喜欢亚布力的亚冬会氛围,“这里是国内唯一一个两次承办亚冬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滑雪场,在这里滑雪很有仪式感。”

“为了兼顾办赛与游客度假,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改造雪具大厅、新增雪道、扩充床位,还开通了‘三山联网’工程。”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郑敏介绍,3座主峰的雪道联网后,形成了长达5公里、最大落差912米的雪道群,涵盖了从入门到高级道的各级别雪道。游客只需购买一张“三山联网卡”,便可畅滑3家经营主体的雪道。部分雪道和设施通过了国际雪联认证,可承办大多数国际A级雪上赛事。

从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驱车10多分钟,便来到扩建改造完成的亚布力西站。“改造后的站房扩大到3600多平方米,可满足约600名旅客同时候车。”亚布力西站站房扩建项目设计经理王根生说。

度假区附近,国光村、尚礼村、青山村等村庄的民宿和饭店修葺一新。“为了迎接亚冬会,政府投资改造升级亚布力旅游度假区周边村庄的基础设施。”哈尔滨市尚志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车健说。“去年哈尔滨旅游爆火,店里赚了几十万元。今年又迎来亚冬会,我们的心气更足了!”青山村某饭店经理韩刚满是期待。

暖心服务又上新

“Goodmorning”……近来,哈尔滨的出租车里常常传出带着东北味儿的英语。早在冰雪季到来之前,哈尔滨市出租车行业协会就组织司机学英语。亚冬会开幕后,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的哥”“的姐”练得更加用功。

“虽然说得不太标准,但基本管用。”司机张培东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开了30年出租车,以前和外国乘客沟通只能靠比画,现在敢开口交流了。

百年老街中央大街、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市的热门景点。往来其间,需要走一条地下过街通道,两侧共有102级步行台阶和150米的无障碍通道。上个冰雪季,有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留言“雪天路滑,容易摔倒”,两天后,过街通道铺上了地毯。这个冰雪季,这里不仅台阶上铺设了防滑地毯,楼梯扶手也“穿”上了红色绒布。

“我们在去年11月初就搞起了‘试验’。”中央大街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马瑛鸿说,“以前楼梯的金属扶手摸着冰手,我们试用了好几种材质最终选定红丝绒,不仅触感温暖舒适,还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凡事都想在游客前面,很暖心。”来自广东广州的游客李溪雪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温暖的细节。

哈尔滨文旅为什么走红?“丰富的冰雪资源是基础,市民的热情与真诚,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是加分项。”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总结。

当激情澎湃的体育盛会遇上“热辣滚烫”的冰雪游,我们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让我们一起畅游这片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土地,追寻中国式现代化足迹。(记者 崔 佳  郭晓龙)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hi!我是智小龙
31809981/images/hljrb18abd882-3d21-4a42-9ff2-57c9b25bee6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