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省级部门

热门搜索排行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黑龙江:聚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从机器代人到AI智脑老牌国企的数智突围

日期:2025-04-11 09:56 来源:黑龙江日报

字号:

焊接机器人作业。

线圈分厂数字化车间。

操作者操控数字化车间管路装焊产线。

智能仓储系统自动化立体库。

今年一季度,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电电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9.06%,产品产量同比增长576.36%……亮眼成绩离不开哈电电机数智化转型的强力支撑。

从焊接机器人终结“粉尘之困”,到数字化车间的“柔性智造”,再到依托国产大模型DeepSeek大幅缩减设计周期……哈电电机正以“场景破题—系统重构—智能跃迁”的进阶梯度,持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的内核竞争力。

“机器代人”促产能效率双提升

走进哈电电机智能立体库,3000多个库位如蜂巢般精密排列,AGV小车驮着数吨重的定子冲片灵巧转弯,遇到行人时闪着黄灯“礼貌”避让。智能立体库运维人员马明哲点开手机APP,库区三维地图上,每件物料的位置实时跳动:“过去找零件得翻台账、跑库房,现在数据推着物料跑,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

记者在控制设备事业部看到,一段段钢管在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前进,切割、AGV小车运输、焊接……整条流水线只有两个操作者,就可以将钢管原材料加工成各式各样的管路。控制设备事业部副经理叶鸿森介绍:“这条管路智能焊接产线的自动化率达到80%,工序的生产效率提升了40%以上。”

除管路智能焊接产线外,哈电电机还积极引进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自动化生产线等尖端设备,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作业精度。其中,国内首台套线圈自动编织机的引入,让哈电电机成为能够实现线圈自动编织的世界领先大型发电机制造厂商。

“哈电电机以‘机器代人’为核心,推动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不仅解放人力、提升效率,更构建了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数字化部副经理郝伟平介绍,哈电电机在数字化研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六个维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其中,数字化设计方面,实现典型产品基于MBD的三维设计、制造与交付。数字化生产方面,实现各生产单位与上下游的协同作业;通过生产数据可视化,实现从驾驶舱到机台的可视化覆盖。数字化供应链方面,实现供应链管理过程的计划、控制、执行、协同、预警、决策,推进生产与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

数智化激活传统制造“基底”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更是制造业企业迈向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身处数字化浪潮,哈电电机聚焦生产数字化,致力于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深度转变。

在智能制造工艺部智能制造技术室主任贾瑞燕引领下,记者踏入冲剪数字化车间,映入眼帘的是45台明黄色机器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而有序地工作,机械臂轻舞,将硅钢片精准裁切成毫米级误差的定子冲片。这些机器人与AGV小车、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的生产数据共同构成了一幅未来工厂的生动画卷。“在这里,数据不仅是生产的眼睛,更是推动生产力解放的关键。整个叠装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全程由机器人自主完成,不仅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生产效率提升两倍。”贾瑞燕自豪地说。

冲剪数字化车间仅是哈电电机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之一。

“数智化激活了传统制造‘基底’。”郝伟平说,哈电电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高标准谋划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建设与生产流程重塑,不仅建立了完善的ERP、MES、CAPP等信息化系统,还推进了技术部门与制造现场的生产数据无缝对接。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AI+智造”探索产业升级新模式

哈电电机正加速将AI深度植入“制造基因”。近日,哈电电机重磅发布,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本地化部署全面完成并正式投运。这标志着哈电电机在推动AI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取得关键性突破,在“数转”与“智造”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迈出人工智能应用重要一步。

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和MAAS平台,如同企业“数字大脑”,不仅能秒级解析3000个传感器数据,还能调动近十年生产经验库决策。数字化部经理闵英光对记者说,通过本地化部署,哈电电机不仅保障了企业核心数据的安全性,还提升了AI应用的可行性和可落地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哈电电机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指导意见》,以场景化落地、体系化协同、制度化保障为突破点,将“AI+智造”理念融入“研产供销服”全链条。目前,哈电电机在水轮发电机组重要产品部件的设计阶段,已实现算法秒级的快速预测功能,将设计周期从两个月压缩至10天,现已成功应用于垣曲、云霄、泰安二期等10余个抽水蓄能项目中。

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电站向智能型电站转型成为必然。大电机研究所新产品工程化室副主任王润鹏介绍,为推动电站运维智能化,哈电电机首创了健康特征与故障样本结合的双向故障诊断模式,并引入故障原因判定可信度自调节技术,大幅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性将物理场与数字孪生体基于B/S架构进行融合显示,首次实现机组三维模型在高精度等级下的超高压缩比(2% ~4%)轻量化数字孪生体制作,使运维服务技术从“状态监测”提升至“智能运维”。“通过仿真快速算法,原本需要几个小时的计算时间缩短至秒级,且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仍保持在90%以上。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机组的运行质量,还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经济性,并有效延长了机组的使用寿命。”王润鹏说,通过这些技术创新,智能运维系统将为电站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助力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电力生产,推动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进程,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文/摄 记者 李爱民)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hi!我是智小龙
31829327/images/0411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