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楼科研实验室,一组加密声波在水池中悄然传递,这是哈工程水声通信团队研发的先进水声通信系统,给在万米深海的“奋斗者”号装上了“中国导航”,斩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如今,该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助力哈尔滨亚冬会冰上赛事安全。
哈工程学校水声通信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科研技术成果让深海装备可以精准定位水下目标(图片来源:央视《大东北》纪录片)
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与核心要素。一年多来,哈尔滨工程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整合科研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路径。在船舶数字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哈工程夏桂华教授团队利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将百万吨级货轮的“数字孪生体”呈现在环形屏幕上,远在青岛港的“智能先锋”号集装箱船,能在虚拟空间同步完成碰撞测试。该系统不仅应用于我国首艘智能型极地科考船,还服务于相关国家的航运事业。
哈工程热工流体力学与安全技术研究团队在做实验
哈工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在哈尔滨市松北区“海洋智谷”产业园,由哈工程牵头的6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校碳中和研究院开发的船舶碳捕捉系统,被运用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钢铁生产线;哈工程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的水下机器人专利,转化为黑土地保护的智能监测网络;智库团队撰写的《冰上丝绸之路科技创新路线图》,成为我国在极地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
哈工程科研团队研发的深海高精度水声定位系统助力国之重器实现深海精准定位
哈工程乔钢教授团队研制的国际首创的水声通信机大幅提升水下通信效率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创新人才。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坚持以龙江工程师学院为主要特色,校企共建25个工程硕博士专班,推进了200余名教师、近千名研究生“沉浸式”入企实践。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
哈工程相关技术成果应用在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上
哈工程团队研发的胚芽米生产线
哈工程“星海1000”号极地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探幽北极
“学校将继续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积极发挥高校科教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龙江重点产业需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说。(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 记者 赵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