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冬季旅游季到来之际,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首开区展露新貌。一栋栋老楼,以独特的繁复美学,携百年前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恢宏穿越时光而来。
哈尔滨开埠之初,思想开明的创业者们,以优越的审美能力,在道外区建造出一片浮雕繁复、华贵优雅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百年前,这里是繁华的民族工商业聚集区;百年后,这里是全国最大规模的中华巴洛克街区。
“自景阳街拐进靖宇街,会发现这里是真正的中华巴洛克露天博物馆。从头道街数过去,几乎是一步一恢宏——宝隆银号、大罗新、春和堂、广和盛、大清银行、亨得利、银京照相馆、基督礼拜堂……在这里,寻古迹,探小吃,从视觉到肠肚,从感官到心境,彻底洗礼……满腹感慨都化成了诗句。”哈尔滨城史文物馆馆长杨伟东说,“道外,更能看得到哈尔滨的中西合璧。”
“‘中华巴洛克’这种繁复美学,是让人欣赏的高级炫耀,有思想,有技法,有丘壑,有沉淀,是货真价实的料。”杨伟东说,有些已经是现代人在科技进步中缺失或不屑拥有的能力了。
今日盛世,在中华巴洛克街区,一栋栋老楼,带着荡气回肠的历史,游客更能体会百年前哈尔滨华商蓬勃发展中,创业者们的创世豪情。
独特历史形成独有建筑形式
“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中国旅游专家、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志愿者高文宇曾走访多地相关建筑、咨询多方专家,“很多城市都有民国建筑,但这种有复杂的欧式工艺,又把欧洲巴洛克建筑中的天使、女神换成了中国独有的图案,非常繁复华丽的建筑形式只有哈尔滨有。”
杨伟东介绍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的由来:百年前的哈埠以中东铁路为界划分东西两区,以西是沙俄附属地,由“洋人”操刀的城市建设中,新艺术运动、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流派的建筑纷纷出现。以东,也就是老道外,住的是“闯关东”过来的中国老百姓,合伙投资,兴办商业店铺。这些人吃苦耐劳、思想开明,对于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很是喜欢,尤其是巴洛克风格。
这种建筑的外立面色彩浓烈,装修富丽,看起来既贵气又浪漫,是一种很优雅的炫富载体。于是道外的民族资本家们就纷纷仿效起来,却又在参照中很智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等。创造了极具价值、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中华巴洛克”。
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装饰富丽与雕刻细致,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而“中华巴洛克”简单说来就是在中国的“巴洛克”,即在中国形成的有巴洛克风格的中国特色建筑。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在哈尔滨市的道外区。
开创风靡百年的老字号老品牌
据考,道外(傅家甸)是华商聚集的地方,1918年,傅家甸有领取税局营业牌照的大小商号1250家。1912-1931年的20年间,新开业的各行业大型商号和店铺就有97家。
三期修复工程设计专家介绍,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极具特色,呈"鱼骨式",主街、辅街、胡同联系紧密清晰,两侧建筑风格统一。建筑中以“合院”居多,以商住混合功能为主,有四合院、三合院、两合院及两进或多进式院落。
华商云集,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集中展示了面塑、糖画、泥匠、沙画、剪影、草编等手工工艺,也创造了独特的美食文化,老式熏鸡、干肠、小肚、金丝卷、扒肉、月饼等风靡百年。
这里创造了众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老品牌——老鼎丰、哈尔滨大罗新、正阳楼、张飞扒肉、张包铺、红光馄饨馆、老范记、北山酒馆等等,百年来惊艳着人们的味蕾。
这里有商魂也有革命精神,中华巴洛克街区是近代哈尔滨反帝、反侵略的阵地。像靖宇街与景阳街交口处的东永德旅馆等许多老楼里都留下了惊心动魂的抗日故事。专家说:“这里每一栋楼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记者 鞠红梅/文 张大巍/摄)